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良好等优势,成为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导电剂作为固态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研究进展对提升固态电池性能至关重要。
提升电片导电性
在固态电池电片中,导电剂发挥着构建导电网络的关键作用。以碳纳米管为例,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与良好机械性能。在固态电池电片制造时,碳纳米管可在活性物质间以及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间搭建起导电通路,有效降低电片接触电阻,加速电子迁移。特别是在硅基负片中,由于硅基材料本身导电性欠佳,且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易出现结构坍塌问题,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应用优势显著。其高机械强度能够增强硅基负片稳定性,弥补导电性不足,缓解结构变化,进而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与倍率性能 。导电炭黑也是常用的导电剂,在电池正、负片均有应用。它凭借优越的导电性能与高表面积,在电片内部构建导电网络,提升电片电子传输能力,同时其丰富孔隙有助于吸收电解液,为锂离子迁移提供通道,提高电池放电速率与循环稳定性 。
改善电解质性能
部分导电剂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固态电解质,优化其性能。例如,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赋予其高电子迁移率与高理论比表面积等特性。将石墨烯添加到固态电解质中,可提升离子电导率,还有助于压制锂枝晶生长。锂枝晶是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尖锐结构,易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而石墨烯能够利用自身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锂枝晶的形成与生长,提高电池性与循环寿命 。此外,一些新型导电剂的研发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效率。通过对导电剂微观结构的准确调控,使其与固态电解质更好地协同,促进离子在电解质内部的快速移动,从而提升固态电池整体的充放电性能。
优化电池界面
固态电池中,电片与电解质间的界面稳定性对电池性能影响重大。导电剂能够改善界面状况,增强电池性能。西安交通大学宋江选教授团队提出离子 - 电子混合导电粘合剂构建三维载流子快速传输新策略。该粘合剂将原位还原的银纳米颗粒结合到富含醚键的高强度聚合物中,为锂离子和电子建立导电通路,解决了硫化物固态电池大规模制备和循环寿命难题。这种方式避免了高成本、空气敏感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使用,电片加工还可兼容传统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降低成本 。在电池界面处,导电剂还能降低界面电阻,促进电荷转移,使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片与电解质间的离子和电子传输更加顺畅,提升电池充放电效率与稳定性。
当前,导电剂在固态电池电片、电解质及界面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有效提升了固态电池的各项性能。但随着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推进,仍需深入研究导电剂与其他电池材料的兼容性,开发更有效、低成本的导电剂及应用技术,以满足未来能源存储与转换的需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蓬勃发展 。